資料提供: Wendy Kwong 姊妹
日期:二零二四年四月廿一日星期日
by Cindy Angela
資料提供: Wendy Kwong 姊妹
日期:二零二四年四月廿一日星期日
(在聖經及救恩堂中)
【四十】在聖經中真是一個很特別的數字,雖然我不習慣許多靈恩派的基督徒樣樣都可以靈意解釋聖經。就是每一樣東西都有屬靈的意思,但我仍然覺得【四十】這個數目字在聖經中有其特殊意義。我們先看看聖經中有關【四十】的數目字,當然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能選擇一些我們熟識的:
我再次強調我不接納樣樣靈意化的解經方法,但【四十】這個數目字既然如此頻繁出現在聖經,一定有其意義。例如:
這個【四十】對救恩堂來說更是如此。救恩堂在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八日開始了第一次主日崇拜,到了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八日剛剛是四十年 ; 救恩堂的第一個階段已經完成了。我們感謝主在我們過去的四十年不斷的施恩惠、保守及祝福。救恩堂還有很多要走的路,好像摩西的生命一樣。第一個四十年過去了、迎來第二個階段的四十年、第三個階段的四十年,直到救恩堂完成主給他的使命。
四十年不是一個短的日子,中國人說 :「卅而立,四十而不惑。」四十歲的人應該長大了,應該成熟了,應該有足夠智慧去面對困難,應付逆境了。
我相信救恩堂未來更蒙耶和華神祝福,結果子更多。我相信救恩堂的同工更有異象、更有承擔、更有力量去帶著救恩堂進入另一個四十年,一個更豐富蒙福的四十年。 阿門!
三藩市基督教門諾會救恩堂
蘇棣初牧師敬上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十五日
by Cindy Angela
這個【家庭信仰塑造活動】是把《聖誕節》整個故事從開始到耶穌出生那天分成廿五天。在十二月份,每天一張卡直至《聖誕節》耶穌生日那天!隨著《聖誕節》一天一天的臨近,關於耶穌誕生的故事也漸漸緊湊起來。
Download in English | Chinese | Spanish | Bahasa Indonesia | Creole
by Cindy Angela
差不多每一個基督徒都很熟悉,甚至經常引用(羅馬書8:28)「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真的嗎?有多少人曾經經歷過?這個經文對於我來說是何等的真實,而且還在經歷中。
這次新冠狀病毒令到全球各地都改變了,天國的事務都改變了。我們都不能如常一樣回到教會崇拜和查聖經。我今天其實有很多恩典要見証神,要分享的,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希望從網上主日崇拜和查經班著手分享:
「網上崇拜」: 我們三月十五日就因為疫情的原故不能如常主日崇拜,但教會怎麼算呢?但感謝主,教會很快便決定透過網路敬拜,也感謝主透過我的女兒Sharon So 在技術製作方面的全力支持。我們便靠著主恩大膽地開始了這個事工。
我相信我們教會在這個疫情下發起了這個新事工,在整個北美地區的華人事工來說還是一個新事工,所以在三月廿九日我們開始的時候,有超過三百六十多人參加我們的網上聽道,我們在平時的主日崇拜只有幾十人,現在更多的教會有了網路崇拜,但是我們每主日崇拜仍然有超過一百五十人聽道。而且人數仍然不斷的增加中,我們感謝主!
「網上查經」: 我們平時在教會查經班大約是十至十三個人。但自從疫情以來,我們開始了Zoom 的查經班,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只有大約十一至十二個人左右,但神是滿有恩典憐憫的神。聖經說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 」我們真正體會了神的祝福,查經班人數不斷上升,現在的名單已經有三十多人以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我而且參加查經班的弟兄姊妹們都很有心追求,他們先自己細心閲讀經文,然後我們一起時便講解。有多位弟兄姊妹們都評論我的查經方法是非傳統的,這是神的恩典,神給我的智慧。一切榮耀歸給神。我們現在正查考摩西五經。
在這個網上崇拜查經我們見到了主很多很大的恩典 :
一、一天在半夜十二點多時,有一位學員給我發短訊,問我有關聖經問題。我早上四點半起來回答他的問題。我們都很起勁。他亦把我的查經班內容錄下,轉給其他人令更多人蒙福。
二、有一位女護士因此而接受了耶穌為救世主,她現在很有追求,還問我可否到我家中補課,感謝主!
三、救恩堂缺錢,我們的電腦設備簡陋,不能有效製作,我的女兒信恩很多時要借用她的朋友的設備,她有時候要工作到半夜才回家。有一位參加我們查經班和崇拜的姊妹Susan Young 願意奉獻電腦和腳架。我們以後製作就容易很多了。
聖靈不僅在我們教會外的人內心動工,亦感動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六位已參加我們教會兩年至十年的弟兄姊妹決定在九月廿七日那天正式轉到救恩堂。願頌讚及榮耀全歸與神!
當在疫情下能經歷神的恩典,真令我留著歡欣的眼淚。我感謝區會多方的支持,請繼續為我們教會禱告,並歡迎您們來探望我們!
願上帝祝福您們的愛心!
蘇棣初牧師上
二零二零年十月一日
感謝主在這個時候還給我機會寫我的蒙召見証,以我這個年紀,應該一早就已經退休了,但原來神仍然給我這個見證祂呼召我的恩典。我要感謝主,也要感謝門諾區會。我記得我第一次寫我的蒙召見証是應該1965年我蒙召準備入香港建道神學院的時候。現在已經超過五十多年了,神仍然給我這個機會,你說我是否應該感謝主!
我是一個鄕下仔,出生於中國,我生長在一個拜偶像的家庭。但正如聖經所記,「我在母腹中的時候,神已經揀選了我!」神有計劃在我身上。
在我大約十一歲的時候,祂帶領我到了香港。我住在教會附近,因此我便跟著我的小朋友一起去參加主日學。自始之後,我便每個星期日都去教會參加主日學。我非常專心聽老師講聖經故事,我每次都獲老師的獎勵。
我在主日學決志信主了,還漸漸參加教會團契。我是一個很殷勤積極的人,我從來不缺席團契聚會,我被選為團契職員和教會主日學老師。我開始在團契和主日學有機會學習事奉神,我也體會到事奉神的祝福和喜樂。我當然也參加了教會主日崇拜,我也是從不缺席的。教會裏的牧師,傳道人,主日學老師和各位弟兄姊妹都稱讚我,以我作榜樣,還给我很多事奉的機會!
我還記得那年,我還只是一個中學學生,但教會已經叫我在主日崇拜中作主席。我全不考慮便答應了,因為我喜歡事奉神,我相信事奉神是神喜歡的也是神祝福的!教會也给我機會每個星期日晚上負責對外的佈道會。
那年,我仍然是中學三年級,我的青年團契導師鼓勵我中學畢業後去讀神學,我沒有即時答應他,但我感到聖靈開始感動我。就在那段日子,教會的牧師不能常回來教會,教會的傳道人到了美國來進修神學。教會好像沒有人負責,我感到聖靈在感動我,催促我。
有一次在學校的一個聚會中,講員用以賽亞書第六章作呼召「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於是對主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我讀完了中學,那年是1966年,我便進入了香港建道神學院1970年畢業作傳道,到今年剛剛是50年。
於1975年,神帶領我從香港來到美國洛杉磯進修社工系;一年之後來到三藩市,並先後取得社工系碩士(金門神學院)和跨文化教牧學博士(三藩市神學院)。我、師母(劉美寧)和女兒(信恩)會繼續在三藩市服待中國人。願榮耀歸於神! 三藩市華人門諾會救恩堂蘇棣初牧師
by Cindy Angela
當區會新名字「匯聚愛」(Mosaic) 命名不久,我們就立刻察覺到「我們」在這大家庭中面對了挑戰。正因區會的新名字字面解釋為「鑲嵌」的意思,我們可否把哀嘆、悔改、和解及行動的每一小塊鑲嵌一起,以反映基督整個的身體呢?
「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廿四至廿六節 )
我們必定還記得我們宣稱是激進的信洗派門諾者的歷史和起源。我們為此付上了沈重的代價,對當時試圖通過管轄來維持「法治」原則的國家和教會體系作出明顯的挑戰。為使神的愛和基督的道被廣傳,並人人都能得著 ; 我們信洗派基督徒隨時準備抵抗到底,以至於死。
對於那些在我們區會內擁有非洲血統或非洲散居人口的黑人、非裔美國人、非裔拉丁美洲人及加勒比裔美國人:
首先,我們鄭重地肯定你們的生命是寶貴的,全因你們也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你們的傷痛就是我們的傷痛;當你們哀傷時,我們與你們一起哀傷;當你們歡喜快樂時,我們也跟你們一起歡喜快樂。你們並不孤單,我們承諾會與你們站在一起 : 就是追隨你們的指引,並為消滅那些試圖對你們造成傷害及危害你們的種族主義、白人至上和反黑人的邪惡力量承擔責任。
對於那些區會內非黑人及被認為是全球體系中佔多數的會眾 :
我們都看到你們希望不被白人至上的制度下被壓倒的痛苦和掙扎。最重要是找尋出一個不會被白人占主導的文化隔離或被同化的新方法。我們的目標是互相轉化。但要實踐這目標,我們首先必須確定那惡者的靈。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與主流文化站在一起,不僅會使你們這群被稱為「全球體系中佔多數的會眾」 失去你們的身份,而且還會是構成問題背後原因之一。同樣至關重要的是,找到與黑人團結、分擔他們的爭扎及意識到任何認為黑人生命沒所謂的思維也同樣會延伸到其他少數族群身上的。重點是「當人們承認黑人生命寶貴時,我們才可以說所有生命都寶貴 !」
對於那些在區會內的白人:
請選擇承諾通過閱讀更多關於我們這個國家存在復雜而痛苦的種族歧視歷史及引致現今的不平等、不公義和階級懸殊的原因。藉經文及真理聖靈的光照、通過有色人種所發表的言論和著作,以及參考大量講及關於平等和社會公義之類的資料去自我審查。在我們心靈和我們教會的生活中以聆聽、了解、哀嘆及悔改的方式摒除白人及白人至高無上的思想 ; 為種族歧視,劃上句號 !
請注意,匯聚愛門諾區會跨文化部是一個平台,致力為你提供持續性的支援及更多資料的來源。
謝禮 (Jeff Wright) 區牧的專訪
來自南加州Riverside市的區牧謝禮說:「我是出生於奧卡荷馬州的一個白人家庭的男孩子。」然而,他以特别的方式與他自己文化上和成長背景完全不同的教會會眾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和給于他們支持。
謝禮回憶:「我感到聖靈在我心裏常常呼召我到國外宣教!但由於各種原因,最後都不能做到。雖則如此,但我仍然希望能夠活出如 David Bosch神學家在他的書裡提到對宣教的定義【跨越國界,以僕人的形像去服侍人】的生活方式。」 謝禮跨越地域界限的挑戰把美西加州牧會的文化介紹給美東賓夕凡尼亞州區會,同時亦把區會內所有會眾都連在一起。
謝禮負責三間在南加州的印尼教會,分别是位於Colton市的 Indonesian Community Christian Fellowship堂、位於San Gabriel市的 International Worship Church堂和位於Sierra Madre市的 Jemaat Kristen Indonesia Anugerah (JKIA) 或稱 Grace Indonesian Christian Fellowship堂。還有位於三藩市的三藩市華人門諾會救恩堂,他們是一間廣東話教會。
謝禮描述:「這些教會會眾都是由新移民及其第一代或第二代成員組成,並有著他們各自文化的特色!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全球化的視野,他們有許多人經常往返自己的國家。這種全球化視野亦構成了這些會眾的遺傳因子。」
作為區牧的謝禮,他負責他屬下各個教會的主任牧師的牧者認證程序,培訓和協助解決他們帶來的難題。他亦會為那些牧師和會眾時常禱告,並將他們和區會內其他的人員和資源連結起來。
對於服侍跨文化的事工的挑戰,謝禮說:「我是向着好的一分面去看!」他已經開始學習印尼語,亦感到跟區會跨文化領袖指導教練Chantelle Todman Moore姊妹的對話特別有幫助。
謝禮提到:「對於一個區會分配了這麼多資源去提升跨文化事工的能力,實在是一個珍貴的恩賜。相比起其他因規模,能力或異象不同的區會,他們就做不到了。這也是能站穩成為北美教會需要注意的條件!」
謝禮第一次接觸法蘭崗尼亞區會是在二十年前,他當時是區會異象及財務策劃首席顧問。他現在除了是區會顧問牧師外,也是南加州Riverside市Madison Street Church 堂的主任牧師。他的教會是一所主內兄弟會(Brethren in Christ – BIC)的教會。他亦擔任一間為宣教士提供資源的非牟利機構(viaShalom)的主席。
謝禮認為自己是【無國界的信洗派信徒】。他在門諾兄弟會 (Mennonite Brethren – MB) 教會信主,曾任門諾會聯合(General Conference – GC)區會的牧師及門諾會美國總會區牧,現任一所主內兄弟會教會的主任牧師。
自稱不是在門諾會搖籃中長大的謝禮回應說:「這令我有機會去接受其他不同的文化!我感謝對信仰虔誠的門諾兄弟會,堅持對門諾者要統一的聯合區會,對聖潔正確地演釋的主內兄弟會和對經文信靠的美國門諾總會。」
謝禮在工餘時間會書不離手,他是洛杉磯躲閃者捧球隊的忠實支持者,每場比賽都會收睇;他亦會參與小型棒球比賽及喜歡踩單車。
編輯:Salford 堂的珍妮花(Jennifer Svetilik)姊妹。